志愿者李暢(右)幫助小區(qū)居民把買來的食品送上樓(3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強勇 攝
新華社哈爾濱3月4日電(記者強勇)“請先登記、測溫。”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興業(yè)社區(qū)三街區(qū),28歲的李暢戴著口罩正在卡點維持秩序,這句話他每天都要重復無數(shù)遍。
社區(qū)是城市防控疫情的第一線,這里每天都活躍著一批批志愿者,李暢正是其中之一。卡點值守、人員登記、秩序維持、消毒殺菌……看似瑣碎,卻又必需。別看李暢私下里話不多,但眼里有活兒,碰上拎重物的,總是搶著幫送,然后又以最快速度返回卡點。
志愿者李暢(右)在社區(qū)值守(3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強勇 攝
“我現(xiàn)在就能上崗,有合適的活兒就派給我?!崩顣呈且患覀髅狡髽I(yè)的員工,趁疫情期間沒復工,他主動找到社區(qū)報名參加志愿服務。半個多月來,每天早8點到中午12點半他都在社區(qū)忙碌著。由于管得比較嚴,起初有些人不理解,他一遍遍解釋,不厭其煩?!啊馈昧?,后續(xù)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彼f。
崇儉街道黨工委書記趙薔說,崇儉街道人口過萬,像三街區(qū)這樣的老舊小區(qū)多,基礎條件偏差、人員流動頻繁、物業(yè)力量不足是通病,落實防控措施難度相對較大。疫情當前,志愿者力量極大緩解了防控人員緊張狀況,目前已有約50名志愿者加入到一線,人數(shù)還在增加。
志愿者李暢為車輛放行(3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強勇 攝
志愿者群體中不僅有李暢這樣的“90后”,還有像于慶河這樣的“50后”。70歲的于慶河、69歲的黃玉芹是一對老夫妻,兩人的黨齡之和超過80年,他們第一時間報名,投身到平房區(qū)上海新村社區(qū)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于慶河說,雖然年紀大了,但還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老兩口的兒子、兒媳都是防疫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老兩口也總琢磨著上“前線”幫一把。平時兩人參加一些卡點值守,不在卡點時,也會回家給工作人員準備一些熱騰騰的餃子、小米粥、紅糖水送來。
時下的哈爾濱,夜間最低溫度近零下20攝氏度。在通賓社區(qū),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小便利店,成為戰(zhàn)“疫”新陣營。“以前都是白天營業(yè)。”店主王生說,當他看到工作人員奔忙在寒冷天氣里,便找到社區(qū)負責人,一是要幫著執(zhí)勤,二是便利店供值守者無償使用,夜里取暖、休息,用桌椅、電源等都沒問題。
志愿者李暢在為進出社區(qū)車輛登記(3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強勇 攝
社區(qū)人員和志愿者的付出,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也把感激和關心化為行動上。和平社區(qū)志愿者陶鈺萍從大年初一開始堅守至今,一些居民送來口罩,還有人放下幾箱牛奶、水果轉身就走,連名字都沒留。
上海新村社區(qū)402庫家屬樓居民岳紅說,雖然這些志愿者戴著口罩看不清楚是誰,但正是有了他們,社區(qū)居民才能過得更安全、更安心。
李暢(右)和另一位志愿者在告知小區(qū)居民注意事項(3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強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