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全國大中小學的師生共同進行了一場規(guī)??涨暗脑诰€教育實踐。這場實踐呈現出我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也凸顯城鄉(xiāng)間的數字教育差距。
后疫情時代在線教育不會“退場”,將繼續(xù)重構未來教育形態(tài)。在線教育究竟是有利于推進教育公平,還是會在無形中擴大城鄉(xiāng)教育鴻溝?在全國政協(xié)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來,在線教育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能夠給鄉(xiāng)村學生提供更高質量教育的可能”。
如何讓在線教育在推進城鄉(xiāng)教育公平中發(fā)揮更大作用?近日,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代表委員就此話題進行了討論。
數字教育鴻溝是否在擴大
民進中央今年兩會的重點提案《關于加快建立“互聯網+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提出,教育信息化中的“數字教育”鴻溝日益擴大,發(fā)達地區(qū)、城鎮(zhèn)學校教育信息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教育互聯網應用正在深刻地改變學校教育形態(tài),而在廣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qū),學校教育卻仍然靠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來運行。
這提案中的短短幾行字,卻是南方某省鄉(xiāng)村教師柯寧(化名)所在村小面臨的現實困境。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幾年,縣城中的學校借著教育信息化的“春風”,硬件條件的確大有改觀,他所在的村小最大的變化是多了20臺電腦。但是,“不少村小的電腦室都是‘擺設’,因為學校里懂電腦最基本操作的老師寥寥無幾”。
據柯寧觀察,其所在鄉(xiāng)鎮(zhèn)的老師平均年齡約為45歲,電腦操作水平較低,有時參加計算機操作培訓也就是走個過場。他所在的村小,目前只有六年級的班級在上學期剛安裝了數字化教學平臺,“一至五年級還沒安裝,但即便安裝了,老師也不太會用,個別學校干脆關著平臺,依然保持原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
疫情期間,通過教師間的相互幫扶和指導,柯寧所在村小的老師基本上都掌握了某在線教育平臺的直播課程操作,但學生的家庭網絡條件卻成了“硬傷”,“村里沒有幾個家庭裝寬帶,加上手機信號不穩(wěn)定,學生正常聽一節(jié)網課都是個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志勇告訴記者,其所在研究院的一項調查表明,在居家學習的學生中,有1/3的學生家中沒有可用于網絡學習的電腦,10.41%的學生家中沒有安裝互聯網。
“教育信息化既可以促進教育公平,也可以擴大教育鴻溝。但事實上,從整體上講,現在的教育信息化不是在縮小教育差距,恰恰相反是在擴大教育差距。”在張志勇看來,我們正面臨著日益加劇的數字教育鴻溝的挑戰(zhàn),這已成為一個重大的教育公共政策問題。
借“新基建”建好教育信息化的“路”與“車”
網絡技術、硬件設備可以說是教育信息化的“路”與“車”,但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學校面臨不同的境遇。
全國政協(xié)委員唐江澎是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他所在的學校于今年1月底緊急啟動了籌備已久的“匡園云?!痹诰€教育平臺,全部師生上網,學生可在政治老師的直播課堂上了解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方式,跟著體育老師的視頻直播跳健美操,還可“云端”連線廚藝大師學做鹵肉飯……
一名來自河北省農村的高中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疫情期間上網課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卡頓,加上網課形式較為單一,有時遇到卡頓,他就自己玩去了。
“在線教育相應的技術支持與學校所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程度、相關財政支持情況密切相關?!碧平焯寡?,“即便是在江蘇這樣經濟較為發(fā)達的省份,像我們這樣的學校依然很少”。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指出,很多學校設施設備并不能支持或適用網絡平臺,并且東中西部差異非常大,西部深度貧困地區(qū)大部分學校的網絡環(huán)境和硬件設備很難適應在線教學的現實需要。
此次全國兩會期間,包括唐江澎在內的16位委員共同建議,加快建設中國教育專用網絡,將教育專網建設列入國家教育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盡快立項并啟動建設。張志勇也認為,國家應把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建設納入“新基建”。
其實,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建設高度重視,比如提出“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但是,正如民進中央的《提案》所言,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國家、省級平臺建設,至今沒有明確市、縣層面在我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中的樞紐地位。不少縣(市、區(qū))由于缺乏頂層制度設計,縣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無法滿足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的需要,一些學校仍在走“以校為本”的信息化老路,熱衷于“自己建平臺、自己配硬件、自己搞應用軟件開發(fā)”,導致重復建設開發(fā),既造成了大量的教育投入浪費,又因運營維護等需要給學校造成沉重負擔。
張志勇認為,必須確立市縣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在國家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中的樞紐地位,創(chuàng)新公共教育平臺建設模式,以縣域為單位走集約化與集成化建設道路,停止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教育平臺開發(fā)的老路。
如何確保“軟件”不掉隊
即便“硬件”達了標,那“軟件”層面的差距又該如何彌補?支持鄉(xiāng)村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教育信息化,是不是簡單地把先進地區(qū)的課堂直接通過互聯網傳輸過去?《提案》的建議是:通過探索建立“雙師教學”體系,開發(fā)“智慧學伴”工具等方式,建立發(fā)達地區(qū)教師和鄉(xiāng)村教師協(xié)同的全新教學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育才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高琛認為,應健全教師培訓體系,建立普及化培訓與個別化培訓相結合、面對面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機制,著重提升教師設計在線課程的基本能力,以及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等能力。
張志勇建議,國家應從戰(zhàn)略高度盡快啟動實施教育技術高端人才建設計劃,加強教育技術學科建設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力度,包括以縣電教館為基礎,建立縣(市、區(qū))教育信息中心,加強教育信息技術專業(yè)隊伍建設,指導學校教育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等。
在此次疫情期間,朱永新和他的團隊也發(fā)現,一個人可能要裝十幾個App才能完成各種各樣的學習?!澳懿荒苡幸粋€可以滿足絕大部分人的教育需求的平臺呢?”朱永新就民進中央的《提案》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應當由國家建設教育資源平臺,甄選、整合覆蓋從“搖籃”到“墳墓”各年齡段所需的教育資源。
張志勇認為,政府應該大力支持、鼓勵建設一個開放、靈活、有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資源市場。相應的,國家應建立課程資源的專業(yè)標準和準入機制,建立服務全國基礎教育的健康、安全、專業(yè)的課程資源公共服務供給體系。(記者 孫慶玲 葉雨婷)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